《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

 

【作 者】徐慧媛,齐贺斌编著
【页 数】 204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8.01
【ISBN号】978-7-5067-9908-9
【价 格】36.00
【分 类】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参考文献】 徐慧媛,齐贺斌编著. 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01.

 

图书封面:

图片[1]-《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不可思议资源网

图书目录:

图片[2]-《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不可思议资源网

图片[3]-《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不可思议资源网

《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内容提要:

总结史济招教授近60多年的治学、临证经验。体现史济招教授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辨特点及有效案例。其特点突出史济招中西医结合治学、临床医疗经验特点。尤其体现了史济招在中医肝病辨证论治特色。为发挥中西医结合医疗优势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内容试读

第一章学术思想

史济招教授毕生致力中西医结合事业,勤于临床,重视实践,提倡科研为临床服务,善于将中医辨证论治和现代医学诊断相结合,所发表的近百篇医学论文,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她用毕生心血为中西医结合做出最大的努力,获得了“中国中西医结合三十年贡献奖”。

在从医近70年的历程中,尤其是从事中西医结合事业以来,史济招教授逐渐地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留下极其宝贵的医学财富。

笔者有幸侍诊于史教授左右数年,受益匪浅。追其学术思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中医思维用中药

1.以藏象理论遣方用药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础,中医辨证论治与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与精华。史济招教授认为致病因素多而复杂,作用于结构复杂的人体,通过人体各脏腑的反应性而表现出来,这就是中医的“证”。“证”是人体疾病时的反应状态。由于人体各脏腑、经络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故而所产生的证也绝不是孤立的。而由于个人体质及反应性存有差异,自然、社会环境的不同,使临床证候表现千变万化。临诊医生要有整体观念,掌握各脏腑、组织及经络之间的关系,熟悉自然及社会环境状况,进而详辨其证。这个追其疾病本质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辨证是指导立法用药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因此,史济招教授强调必须牢固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严格遵守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疾病的发生在于正邪相争,双方相对太过或不及

1

北京协和医院史济招临证实践录

产生了疾病,治疗的方法就在于调整抑制太过或补充扶助不及。即使西医一时诊断不清,或是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时,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也可以进行校正移偏,稳定正气,在一定的时间内也可以起到稳定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史济招教授临证主张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反对脱离中医理论以药或方套病,坚持以中医理论指导辨证组方投药。如中医学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说,就是运用中医脏腑学说指导临床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诊疗肝病时,史济招教授十分重视调理脾脏功能,常选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病,就是“当先实脾”的具体运用;又如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论,史济招教授在接诊肺系疾病病人时经常反复追问大便情况,认为保持大便通畅对促使该病痊愈有着重要意义。实践中也确实发现肺系疾病与消化系统存有一定关系,如呼吸道疾病往往合并大便性状的异常。有人从肠道郁滞或燥结的大鼠模型中观察到,肺脏存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肺泡巨噬细胞死亡率升高的表现。从而证实“肺与大肠相表里”之理论是客观存在。

史济招教授反对以药或方套病,还体现在坚持审因治病的辨证论治观念。如有一反复发生乳腺结节合并慢性肝炎病人,西医进行过5次手术治疗,因又有新的结节出现而不愿再接受手术治疗,故前来求治,史济招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析了本病发生的机制,认为本病由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肝乘脾弱,脾虚生痰,气、血、痰互凝所致。故予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药用黄芪、党参、升麻、柴胡、当归尾、白芍、红花、赤芍、丹参、川芎、夏枯草、陈皮、鸡血藤、王不留行。服上方30剂后,病人病情改善,胁痛消失,乳核变小。嘱取原方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小,每日服2次,每次6g。1年后复查,未见乳核再发,精神体力均好。随访多年,乳核未见复发,避免了第6次手术。又如史教授治疗慢性胃炎,根据临床表现将该病分为寒热错杂型、虚寒型、脾胃气滯型、脾胃湿热型4型,分别用平胃散加萸连、黄芪建中汤加萸连、补中益气汤加枳朴、柴平煎加枳连加减治之,疗效甚佳。又如史教授根据喉源性咳嗽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风寒犯喉、瘀血阻滞、脾虚气陷、禀质特异4型,分别立宣肺散邪法、活血化瘀法、健脾益气法、脱敏敛肺法治之,收到很好的疗效。再如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发干为主要症状,故传统认为该病多为阴虚所致,但

。2。

第一章学术思想

史济招教授观察到此病除“干”以外,病人多伴有乏力、纳差。临床中此病由气虚或气阴两虚所致者并非少数。故运用益气为主治之,确收良效。即使阴虚证候为主,在治疗该病时根据气血津液的相互滋生关系,佐入益气之方或药物均可提高疗效。

史济招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很多治疗疑难之症的自拟方,这些自拟方都体现了史教授遵守辨证原则,重视中医脏腑学说的思想。如根据肺、大肠、脾三脏腑的相关理论,组拟“止咳化痰汤(桔梗、贝母、冬瓜仁薏苡仁、陈皮、甘草”。方中桔梗开提肺气,祛痰止咳;贝母润肺止咳,清化痰热,并有开郁散结的作用,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咯出者尤其有效。此二药为直接作用于肺而择。而选用药性寒质润,归肺、大肠经的冬瓜仁,便是受“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指导。该药上清肺热,下导肠积,同时兼益胃气,性质虽寒,但不败胃气。另根据“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之理论,加薏苡仁、陈皮、甘草健脾补肺化痰。陈皮可使呼吸道分泌增多,有稀释痰液的作用;加甘草补脾润肺解毒,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三药配合既止咳化痰,祛肺中有形之痰,又能通过健脾,而使水湿得以运化不再产生新的痰液,如此组方合理,因果顾全。史教授自拟方还有“活血片”“河子清咽利音汤”等,可见史济招教授对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之娴熟运用

2.百病不离脾胃

史济招教授秉承“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并发挥东垣的脾胃学说。认为诸证百病之所生,都与脾胃之气密切相关。

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与机体正气相对不足有关,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人体正气的生成源于水谷之精微,赖于脾胃受纳、运化、输布之功能。因此诸病之根本皆与脾胃有关。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之气。元气依靠脾胃之气不断补充填继;宗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营气和卫气也是由水谷之气所化生,营在脉中,卫行脉外;《灵枢·决气篇》:“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济阴纲目》:“胃中水谷之清气借脾运化成血。”脾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脉外,《难经》中称“脾

。3

北京协和医院史济招临证实践录

裹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循环亦离不开脾胃的功能。所以机体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供给均离不开脾胃的作用。由此可见,生命延续之源在于脾胃健运。如若脾胃功能一旦出现障碍就会使机体失去平衡、矛盾对立而导致病变。如李东垣提出“诸病由脾胃生”,认为“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更有重视脾胃功能者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另外,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诞。说明脾与上述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也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脾的生理功能广泛,故有“后天之本”之论。因此,史济招教授主张防治疾病皆应从脾入手。

现代医学对藏象学说之脾胃的研究很多。多数学者认为中医脾胃不仅指消化系统,即从口腔起的整个消化器官的大部分功能活动,同时还包括免疫、内分泌、血液等更多系统。如肾、肾上腺皮质、心、肺、某些内分泌腺体、免疫调节系统等生理功能均能在脾的功能中体现。通过认真实践,史济招教授发现,当上述这些器官及系统发生某些病变,临床症状表现为脾胃不足症状时,采用“健脾益气”“调理脾胃”等治疗法则,除脾胃证候得以改善或治疗,对这些器官及系统本身也有治疗作用。另外,现代免疫药理学研究认为一些补脾气药如人参、黄芪、甘草不但能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还从整体上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从而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康复。因此史济招教授十分强调脾胃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价值,重视脾胃之气在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步形成了“诸证百病与脾相关”的学术思想,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在防治疾病方面也不忘顾护脾胃,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脾宜升则健,史济招教授注重脾的升清功能,脾胃消化饮食五谷,将其化为营养物质即水谷精微与津液,然营养物质能被机体利用,则靠脾的升清作用。有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中若无升麻、柴胡或被替代,则补中益气汤会失去其升阳作用,进而降低功效。因此,补脾不能忽视升阳。史济招教授常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等;对于气短,乏力,咯痰不爽的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也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培土生金治其病本;某些皮肤疾患尤其皮损处有渗出物者从脾着手治疗,取其升阳燥湿功效,使湿气得以吸收,皮损得以修复。脾主升还

4

第一章学术思想

体现在统血的功能上,对于以血尿为主的慢性肾炎或月经量多以及各种原因的紫癜,史教授也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脾胃同居中焦,生理上相互配合,病理上相互影响,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胃腑传导失职,水湿五谷则滞于中焦,胃不能正常纳谷与腐熟,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若脾不能健运,也会影响胃的纳谷与腐熟。因此,临床上常为脾胃同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臗胀。”在治疗脾胃病时史济招教授主张升降同方,补散相益,多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平胃散、柴平煎为主方加减治之。以辛开苦降为立意将辛、苦之药合为一方,气机畅通,脾气升举,胃气和降,脾胃则安,诸病即缓。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气血平和,体健无恙;若气血失调,则体质虚弱,病邪易入。气多以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为表现形式,气为血帅,气虚则帅血不利而导致血瘀,所以血瘀证在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障碍时均可出现,只是程度轻重而已。从西医的观点出发,不少慢性病都存在微循环障碍,因此,史济招教授在益气的同时不忘活血。

史教授将活血药分为活血养血类如当归、鸡血藤、丹参;活血化瘀类如桃仁、红花、赤芍、益母草、川芎;活血逐瘀类如三棱、莪术;活血止血类如茜草、三七、蒲黄、大小蓟;活血散结类如王不留行、穿山甲等,五类,应用时一定要针对疾病辨证选药。史济招教授所创立的活血片(由桃仁、红花、茜草、鸡血藤、陈皮、丹参、川芎、山楂等组成)与益气方药伍用治疗多种慢性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肝病合并血管栓塞性疾病、冠心病、慢性肾炎、真红细胞增多症、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颜面黄褐斑等,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二、衷中参西,中西互补

史济招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50余年,深刻领悟到“中国医药学是

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深刻意义,更理解“要以西

。5

北京协和医院史济招临证实践录

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的内涵,并进行了不懈努力。史济招教授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结合西医诊断,在临床医疗与研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1.提倡中西医优势互补

史济招教授认为,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理论体系。尽管如此,中西医之间仍然有着共同的研究基础和结合点。这个基础是人体,点就是疾病。

中医是宏观整体性医学,动态地观察人体局部疾病变化与整体的关系。强调疾病预防、诊断及治疗与人体自身、与自然、社会环境的整体性。西医诊治疾病重视客观依据,无论是在疾病的诊断,还是疗效判定都有一定的客观数据衡量。客观数据不受人们的主观意识干扰,能够真实地反应疾病本质。如果传统的中医学能发挥整体观念、宏观调控的优势,结合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明确疾病本质,就会在施方谴药时,有的放矢,容易收到好的疗效。同样,西医吸取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的理念,也会提高治疗疾病的有效率。这就是取中西医之所长,补中西医之所短,中西医互补,中西医结合。

2.强调“四诊”与查体并举

史济招教授一向强调,作为一名对病人负责的临床中医医生,除熟练运用中医“四诊”外,还必须对病人进行全面查体。

关于“四诊”,史济招教授更重视“问诊”。视“问诊”与西医描述现病史同等重要。史济招教授不赞同“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如何”的说法。而是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结合西医采集病史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启发病人详述病情。注重问诊,从不满足于病人“正常”或“不正常”的笼统回答。有些时候,病人认为不重要的症状或自认正常表现,对于中医医生来说也许是辨别疾病本质的重要信息。如,曾有一湿疹病人前来就诊,问其是否有疲倦感,大便性状如何。病人回答:“我治皮肤病,别的没毛病。”但通过外院的诊疗手册的记录了解到该病人已用清热解毒利湿中药治疗多日,病情无任何改善。根据此次问诊,史教授发现病人有疲惫、便溏等全身性症状,故认

6

···试读结束···

温馨提示:由于部分资源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敏感关键词,如果购买后提示网盘资源链接失效,或者提示此类资源无法分享的情况,您无需担心,只需要联客服联系为您补发资源即可,客服QQ: 121671486,或者微信:diqiuren010101,邮箱:121671486@qq.com
声明: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着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不可思议资源网
《北京协和医院 史济招临证实践录》徐慧媛,齐贺斌编着|(pdf)电子书下载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金币2
立即购买
  • 无需注册可以直接购买
  • 付费资源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赞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